一般武术门派在传习程序上,大都先教套路,再传技法,最后传功夫,或称练“私功夫”。在练习指导方面,则依仗功理功法。
现今,中外皆称练武术为练功夫,这实是就广义而言,其源自广东习武者。广东人称练中国武术为“打功夫”,它涵盖了中国武术的全部内容。李小龙的崛起把这一名词发扬光大,武术表演,外国杂志均将它作音译,“功夫”成了中国武术的代名词。然而,依中国武术的传统分类,功夫专指单项过硬本领,这在三十年代各国术馆讲义中时时可见。
与套路、技法相较,功夫是高层次的,但从武术技击作用来讲,三者又是不可分割的。
纵观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武术海外传播过程,首先是套路的传播,正是套路所展现的民族化的形体语言倾倒了无数海外观众,扩大了武术的世界性影响。进而是武术散手的推广,然而推广初期,某些规则明显有拳击和海外自由搏击的影子,如使用拳套,如按点数计分,如划分体重级别……这些都鼓励了散手运动员更多地习练技法,并倾心于摔法。随着国际交流的规模扩大,在大级别散手对抗中,与一些欧美、中亚地区的运动员相比,我们的运动员在击打能力和抗击打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,从那时起,到传统武术中汲取营养,提高散手对抗能力,成为中国武术界有识之士的一个前瞻性举动。
体弱的孩子能否练习武术?
冬天来到后,小编身边老是有一些家长在抱怨:
“我家孩子从小就体弱多病,三天两头的往药dian跑,冬天就更频繁了。”;“是啊,我家都快成药dian了,可还是没办法让孩子少生病。”;“我家孩子比较瘦弱,而且个头也比同龄人要矮一点,我担心他以后会不会长不高啊。”“我家孩子吃饭像个小鸟,一天到晚的也不嫌饿,愁死了。”······
对于家长朋友们的担心有的人可能就会说了:“让孩子练武术去啊!强身健体,还能培养好习惯,好性格。”
可是家长的问题又来了:“体弱的小孩适合练习武术吗?”“都说练武术好,儿童武术表演,到底有没有帮助啊?”“训练量会不会太大啊”“练武术那么苦,孩子坚持不下来怎么办?”······
首先小编给家长朋友们讲一个我朋友的故事。
他小时候体弱多病,长得又瘦又小,几乎天天往医院跑 ,大家都叫他“小药罐”,甚至有调皮的小孩还说他娇气,叫他“小女生”。
于是,上小学二年级时,他下定决心去学习武术
终于,学了武术后,身体强壮了,力气也大了,说话也是中气十足,慢慢的,叫他“小女生”的少了。
每逢家里来客人,他总会耍上一套棍法或拳法耀武扬威,客人也总是连连叫好。
听他说,师傅姓陈,年纪五十岁左右,仙风道骨,鹤发童颜,属于宝刀未老的那种。
早上五点,师傅就带着整个班子的人练功,一开始跟师傅练功的人都把院子堵得水泄不通,他们只好去广场上练,儿童武术表演,声势浩大,场面颇为壮观。
很多武术大家都是因为体弱才习武。中国武术不是让你练成彪悍粗壮的武夫,练功主要是提升原动力,使身体通达。孙禄堂、叶问、王乡斋等大师,从照片上看都是精干、硬朗偏瘦的老头。不是去作职业拳手无所谓年龄多大,养生、体会武术习练理趣,儿童武术表演,对抗乐趣是一般人习武的目的。
公园里找老师,看上去气质不张扬,祥和淡定、武人文相这是好拳师的特征,好的武术看上去不好看,动作有些怪异,持重内敛。
初学要面对面和明白老师学,开始和老师多聊聊了解他修养,这不是不尊重,双向选择,初学者如一张白纸,如果学了错误的习惯究正很难。
泰拳和中国传统实战武术,同都来源于宗教修行法,原理也很相似。发展到今天泰拳雄霸拳坛五**。可是中国武术确实向大家所说的没上台面。但不能否定我们祖先没有这种东西,是近几十年社会政治不充许它发展,那些所谓武术的即得利益者,不敢面对真东西,他们知道自己不堪一击。